<em id="82sx9"></em>

    <ins id="82sx9"><legend id="82sx9"><li id="82sx9"></li></legend></ins>

  1. <rt id="82sx9"><input id="82sx9"><strong id="82sx9"></strong></input></rt>
      <u id="82sx9"></u>
      <tr id="82sx9"><listing id="82sx9"></listing></tr>
      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
      • 山東手機報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號

      • 全國黨媒平臺

      • 央視頻

      • 百家號

      • 快手

      • 頭條號

      • 嗶哩嗶哩

      首頁 >新聞 >國際新聞 >大眾觀察

      海國志丨從盟友到死敵 回顧伊朗與以色列的恩怨情仇

      2024

      / 04/15
      來源:

      海報新聞

      作者:

      姜暉

      手機查看

        4月13日,伊朗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和無人機,報復4月1日以色列對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的襲擊。

        曾經的親密盟友是如何變成不共戴天的敵人的?一起來回顧半個多世紀來的兩國關系。

      4月14日,耶路撒冷,伊朗襲擊以色列期間,耶路撒冷的天空被爆炸照亮。

        巴列維王朝時期:美國中東盟友間的密切合作

        歷史上,伊朗曾是以色列在中東的“好朋友”。

        1948年以色列建國后,希望通過聯合中東地區的非阿拉伯國家,來減輕周圍敵對國家的壓力。而巴列維王朝則希望通過與以色列交好,發展同美國的關系。1950年,伊朗成為繼土耳其之后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穆斯林大國。

        195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政變,推翻伊朗民選首相摩薩臺。政變后,伊朗國王巴列維為強化自身權力,與美國結成密切關系。

        伊朗巴列維王朝和以色列同為美國的中東盟友,都面臨來自蘇聯和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威脅,兩國進行了密切合作。

      1969年10月23日,尼克松總統與伊朗國王會晤并握手。

        經濟上,面對周邊阿拉伯產油國的封鎖,伊朗成為了以色列最大的石油來源。從1959到1971年,以色列所獲得的80%至90%的原油供應來自伊朗。以色列則幫助伊朗發展農業技術。

        軍事上,巴列維國王邀請以色列情報人員“摩薩德”幫助伊朗建立了秘密警察機構“薩瓦克”,并邀請以色列專家訓練伊朗軍隊。隨著20世紀70年代伊朗石油收入猛增,伊朗還大量從以色列購置武器。

        此外,以色列還圍繞猶太人回歸與伊朗進行了特殊的合作。以色列建國后,因為與阿拉伯國家沖突加劇,生活在阿拉伯國家尤其是伊拉克的猶太人處境堪憂。由于伊朗和伊拉克有漫長的邊界,因此以色列通過與伊朗加強聯系,幫助伊拉克的猶太人經伊朗移民以色列。

        伊朗伊斯蘭革命后:唇槍舌劍背后的務實合作

        巴列維國王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中被推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反美、反以成為伊斯蘭革命理論和伊朗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如此,雙方在20世紀80年代的矛盾仍主要停留在輿論層面,兩國在兩伊戰爭中出于彼此的利益進行了務實合作。

        從以色列方面看,在兩伊戰爭中支持伊朗,有助于打擊作為阿拉伯民族主義中心的伊拉克,減輕以色列所面臨的壓力;從伊朗方面看,避免與以色列決裂有利于擺脫伊朗因遭受阿拉伯國家反對而形成的孤立局面,當然更為現實的利益在于從以色列獲取武器。

      1987年1月23日,伊朗革命衛隊坐在一輛裝甲運兵車上,慶祝他們在伊拉克波瓦里島戰勝伊拉克軍隊。

        據西方媒體報道,在兩伊戰爭初期,伊朗進口武器的80%來自以色列,以色列還幫助伊朗培訓軍事人員。根據特拉維夫大學杰夫戰略研究所估計,1981年到1983年期間,以色列對伊朗軍售總額大約有5億美元,大多數是以伊朗石油的方式支付給以色列。

        此外,以色列對伊拉克的直接軍事打擊也有利于伊朗。例如,1981年6月7日,以色列戰機對伊拉克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實施了遠程空中打擊并將之徹底摧毀,致使伊拉克獲取核武器的努力毀于一旦。

        第五次中東戰爭后:“代理人”崛起

        1982年,以色列駐英國大使遭巴勒斯坦槍手槍擊重傷。6月,以色列出動軍隊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6天之內占領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領土,數十萬什葉派難民涌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這些難民被迫背井離鄉,沒有固定住所,也沒有養家糊口的工作,這些都使得他們對以色列的仇恨情緒日益增加。最終,他們在時任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支持下成立了真主黨。

      1982年6月,黎巴嫩,以色列士兵占領了港口城市西頓。

        多年來,黎巴嫩真主黨在黎巴嫩什葉派穆斯林群體中獲得了廣泛支持,且因為與伊朗共同強烈反對以色列,因此從伊朗獲得了大量的政治、軍事、財政支持。因其擁有龐大的政治、軍事網絡,該組織也被稱為黎巴嫩的“國中之國”,是以色列在該地區最強勁的敵人之一。

        黎巴嫩真主黨長期被以色列視為重大安全威脅,以色列指控其在境外發動攻擊,包括1992年以色列駐阿根廷大使館爆炸案造成29人死亡,1994年猶太社區中心攻擊事件造成85人死亡。

        冷戰結束后:矛盾沖突持續升級

        冷戰結束后,伊朗與以色列圍繞中東和平進程、伊核協議、地區影響力等問題的矛盾不斷加劇,在軍事和安全領域的針鋒相對日趨突出。

        美國推行遏制伊朗的戰略,使海灣戰爭后伊朗的地區處境不斷惡化。而中東和平進程對伊朗的排斥,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系改善可能形成對伊朗的孤立等原因,都促使伊朗反對中東和平進程,甚至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予以嚴厲譴責,同時以支持巴勒斯坦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作為阻礙中東和平進程的手段,導致了伊朗和以色列對抗的加劇。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事實上的核國家,伊朗核開發尤其是擁有核武器的前景,既會在戰略格局層面打破以色列在中東的核壟斷,也會對以色列構成現實威脅。以色列試圖通過對美國施壓,阻止伊核協議談判,甚至施壓美國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伊朗方面則試圖通過伊核協議,既保留自身的核能力,同時又擺脫制裁,為自身的發展創造環境和條件。

        進入新世紀以來,對抗伊朗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和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相繼被美國推翻,伊朗崛起的地區環境更加有利。伊朗領導的“什葉派新月”力量不斷擴大、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增強、伊朗核開發取得進展并與美國簽署伊核協議等,均被以色列視為嚴重安全威脅,為此以色列多次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力量及其支持的力量發動空襲,雙方的矛盾沖突和安全暗戰持續升級。

      4月1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伊朗大使館遭到襲擊的現場。

        2023年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與以色列沖突的巴勒斯坦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和敘利亞什葉派民兵武裝等,均被以色列視為伊朗“代理人”,以方加大對這些組織的打擊力度,也導致伊以雙方矛盾沖突螺旋式上升。

        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遭以色列空襲以及伊朗施以報復性打擊,是雙方矛盾升級的最新表現。這是伊朗第一次從自己的領土上直接瞄準以色列,不再是一場由該地區一系列“代理人”領導的對抗。

        (海報新聞編輯 姜暉 綜合環球時報、澎湃新聞、大洋網等)

      責編:陳鳳祁

      審核:田連鋒

      責編:田連鋒

      相關推薦 換一換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看免费_国产人人在线成视频_少妇疯狂高潮欠久久_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中字
      <em id="82sx9"></em>

        <ins id="82sx9"><legend id="82sx9"><li id="82sx9"></li></legend></ins>

      1. <rt id="82sx9"><input id="82sx9"><strong id="82sx9"></strong></input></rt>
          <u id="82sx9"></u>
          <tr id="82sx9"><listing id="82sx9"></listing></tr>